塑胶跑道施工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步骤?

2025-03-31

基础处理是根基

施工前,务必确保场地基础坚实、平整。对原地面进行清理,去除杂物、浮土等,防止其影响后续施工质量。若基础为水泥地面,需检查有无裂缝、起砂现象,若存在此类问题,应及时修补。比如,对于细小裂缝,可用密封胶填充;起砂严重的区域,要重新进行地面处理。处理后的基础需达到一定的排水坡度,一般横向排水坡度不小于 0.3% - 0.5%,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 0.1% - 0.2%,以保障雨后积水能迅速排出。

材料准备与配比

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塑胶材料,不同品牌和类型的材料特性有所差异,要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且在保质期内。在配料过程中,准确把控各原料比例,如胶水与颗粒的配比。例如,常见的透气型塑胶跑道,胶水与 EPDM 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,搅拌均匀,保证材料性能稳定。同时,要注意配料环境的温度和湿度,一般适宜在 15℃ - 35℃、相对湿度小于 85% 的条件下进行,以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材料固化效果。

铺设作业有讲究

先进行底层铺设,采用机械摊铺或人工刮涂的方式,将混合好的材料均匀铺在基础上,控制好铺设厚度,一般底层厚度在 9 - 10 毫米。铺设过程中要保证平整度,使用专业的摊铺机或靠尺进行测量和调整。接着进行面层铺设,面层材料多为彩色颗粒与胶水的混合物,铺设厚度约为 2 - 3 毫米,它直接影响跑道的美观和防滑性能,需更加精细操作,确保颗粒分布均匀,表面平整且具有适度的粗糙度。

固化与验收收尾

铺设完成后,进入自然固化阶段,时间通常为 3 - 7 天,具体时长受温度、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。在此期间,严禁人员或车辆在跑道上通行。固化完成后,进行全方面验收,检查跑道的平整度、坡度、厚度、色泽以及物理性能等指标,各项指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,如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3 毫米 / 3 米,厚度偏差在 ±0.5 毫米以内等,只有验收合格,塑胶跑道才能投入使用。



分享到